您现在的位置: 医院首页>>医院动态>>医疗动态
三甲复审应知应会——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篇(第八期)
术前讨论制度
(一)定义
指以降低手术风险、保障手术安全为目的,在患者手术实施前,医师必须对拟实施手术的手术指征、手术方式、预期效果、手术风险和处置预案等进行讨论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
1.除以紧急抢救生命为目的的急诊手术外,所有住院患者手术必须实施术前讨论,术者必须参加。
2.术前讨论的范围包括手术组讨论、医师团队讨论、病区内讨论和全科讨论。临床科室应当明确本科室开展的各级手术术前讨论的范围并经质管处审定。全科讨论应当由科主任或其授权的副主任主持,必要时邀请医务科和相关科室参加。患者手术涉及多学科或存在可能影响手术的合并症的,应当邀请相关科室参与讨论,或事先完成相关学科的会诊。
3.术前讨论完成后,方可开具手术医嘱,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4.术前讨论的结论应当记入病历。
5.不需术前讨论的仅限于紧急抢救生命的急诊手术,其他急诊手术均应完成术前讨论。住院患者的术前讨论同样应包括日间手术,在医学影像下的介入诊疗、内镜下的手术等有创操作或手术。
6.门诊手术患者的术前讨论形式,由参加门诊手术的医师及相关人员在术前共同进行讨论,讨论地点和方式不限。原则上在门诊病历上清楚记录诊断、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注意事项等内容。
7.术前讨论模式
手术组讨论:是指计划参与该手术的医师及相关成员参加的术前讨论。
医师团队讨论:是指医院授权的医疗组全体成员(包括主诊医师带组的全体成员,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或医疗组长带组的全体成员等)参加的术前讨论。
病区内讨论:是指在由同一科室的两个或以上医师团队组成的病房管理相对区域内所有医疗团队参加的讨论。
全科讨论:是指本科室全体成员参与的讨论。新开展手术、高风险手术、毁损性手术、非计划重返手术室再手术、可能存在或已存在医患争议或纠纷的手术、患者伴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的手术,应当纳入全科讨论范围。
8.临床科室根据本科室手术分级管理目录、科室人员(医疗团队)配置、技术水平、既往手术效果等情况,确定各种住院患者手术前的术前讨论参加人员的范围,并交医疗管理部门审批后实施。术前讨论参加人员范围应当遵循科学、必要、适宜的原则。
9.术前讨论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患者术前病情及承受能力评估(包括但不限于生理、心理和家庭、社会因素);临床诊断和诊断依据;手术指征与禁忌证、拟行术式及替代方案;手术风险评估;术中、术后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应对措施;术前准备情况;是否需要分次完成手术;围手术期护理具体要求;麻醉方式与麻醉风险等。
10.术前讨论结论可以以病程记录、术前小结等形式体现,并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前完成。术前讨论时间和记录时间不一致时,应记录实际讨论时间。
11.术前讨论的结论由手术患者的管床医师记录,记入病历的内容由本手术的术者签名确认,表示术前讨论完成。
日间手术患者系住院患者,非门诊手术,故应按照住院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讨论,基于其特殊的诊疗模式,建议按照手术组讨论或者医师团队讨论形式进行术前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