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医院首页>>医院动态>>医疗动态
【全州首例】黔东南州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实现 “心房 心室” 双生理起搏新突破
近日,黔东南州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在文松海主任的带领下,成功为一位63岁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实施了贵州省地州市医院首例“Bachmann束起搏联合左束支区域起搏”手术。此项技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该院在心脏生理性起搏领域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心房生理性起搏”与“心室生理性起搏”的完美结合,诊疗技术实力跻身国内先进行列,为黔东南州及周边地区的心脏疾病患者带来了更先进、更优质的治疗选择。
据悉,本次手术采用了国际先进的HIS S4鞘管搭配SelectSecure 3830电极,手术团队将心房电极精准植入于心脏关键的 electrical conduction pathway(电传导通路)——Bachmann束区域,同时将心室电极精准植入左束支区域。术后患者P波宽度显著缩短,各项起搏参数测试优良,实现了心脏电激动的最生理化传导。
技术科普
什么是Bachmann束起搏?
心脏的跳动依赖于精准的生物电信号传导。Bachmann束是连接右心房与左心房的一条重要 electrical conduction pathway(电传导通路)。传统的心脏起搏器通常将心房电极放置在右心耳,这可能导致左右心房的电激动不同步,增加心房颤动(房颤)和心力衰竭的风险。
Bachmann束起搏是一种更先进、更符合人体生理的起搏方式。它将电极精准植入于Bachmann束区域,从更接近生理的位置激动心房,从而实现左右心房的同步收缩。这种方式能显著缩短心房激动时间,更有效地维护心房功能,降低未来发生房颤和心功能不全的风险,让患者获得更大远期收益。
为何“双生理起搏”是更优选择?
“生理性起搏”是当今起搏治疗的核心理念。传统起搏(右心耳起搏+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常导致心脏电活动和机械活动不同步,长期可能引发起搏器综合征,如心慌、乏力、活动耐量下降,甚至加重心力衰竭。
本次手术采用的 “Bachmann束起搏”(生理性心房起搏) 联合 “左束支区域起搏”(生理性心室起搏) 技术,最大限度地模拟了心脏自然的电传导路径。它能保证心房、心室自身协调以及房室间的协调收缩,最大程度地减少传统起搏带来的不利影响,为广大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提供了更优质、更精准的治疗选择。
【温馨提示】关注心脏健康,从识别信号开始
如果您或您的家人频繁出现以下症状,可能是心脏发出的“求救信号”,建议及时前往心血管内科门诊咨询评估:
心率过缓:日常状态下心率持续低于50次/分,尤其伴有不适时;
头晕、黑矇:突然出现的头晕目眩,或一过性眼前发黑;
乏力、气短:轻微活动后就感到异常疲劳、气喘吁吁;
心悸、胸闷:自觉心跳不齐、漏跳感或胸口闷胀;
晕厥:突然出现的短暂意识丧失。
特别提醒:既往有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传导阻滞病史的患者及高龄老人,属高危人群,应更加关注心律变化,定期体检。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平稳情绪的健康生活方式,是守护心脏健康的基石。
如有任何心脏健康疑虑,欢迎致电或至黔东南州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详细咨询。
电话:
心内一 0855-8219421
心内二 0855-8219408
门诊地址:新大楼二楼 南楼内科诊区4号、5号诊室
咨询专家:
王芳主任:18798511150
李峰主任:15185709666
科室实力
黔东南州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自1997年完成首例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以来,在院领导的支持和科室共同努力下,目前拥有6名具备心脏起搏器介入资质的专家医师,年均完成起搏器植入手术超过150台,常规独立开展生理性起搏、CRT/CRTD(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衰治疗、ICD(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猝死预防等高难度技术,是黔东南州起搏器植入技术能力最强、手术量最多的中心。
此次首例手术的成功,不仅体现了我院心内科在不断探索新技术、提升诊疗水平方面的积极努力,也为黔东南州百姓带来了更优质、更精准的医疗服务保障。我们将继续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为守护群众心脏健康不懈努力。